一、工程概况
该化工厂氯丁橡胶废水预处理沉淀池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1990年由化学工业部北京化学工业设计院设计,建设单位不详,于1991年竣工。由于该构筑物已出现渗 、漏水现象,不能正常投入生产使用。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实际情况, 我公司于2007年5月18日至20日对该厂沉淀池进行了现场勘查和检测。
二.检测依据
1、规范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IT50344-2004
《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 GBJ107-87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CJG/T23-2001
2、检测仪器
1.  钢尺
2.  激光测距仪
3.  混凝土强度回弹测试仪
4.  HILITI钢筋扫描仪
5.  DJCK-2裂缝测宽仪
三.检测范围及检测结果
A、外型尺寸及外观检查。
1.经现场勘查与检测,该构筑物外型尺寸与原设计基本相符合,池底为坡面与原设计池底为平面不符合。
2.该构筑物池壁表面粗糙,老化,沉积铁锈,具体表现从下面的图片所示。

 
 
图片1池壁表面粗糙
3.池壁防水砂浆层破坏,并分布有多条垂直裂缝,裂缝长度2-3米,宽0.2-0.8mm由池顶向池底方向延伸。
另外,池壁防水砂浆层有空鼓现象,局部已脱落。敲开空鼓处,下层混凝土已经粉末化,粉末化深度5-20mm. 局部混凝土完全被侵蚀,内部形成贯通空洞,洞中存留酸性液体,钢筋浸于其中已严重锈蚀。
上述现象,如图片4-6所示。


B、混凝土强度检测
| 检测区 | 设计抗压强度(Mpa) | 实测抗压强度(Mpa) | 碳化深度(mm) | 
| (未粉末化区域) | 200号 | 26.3 | 2 | 
| (粉末化区域) | 200号 | 16.6 | > 6 | 
| 位置 | 编号 | 原设计 | 实际情况 | 备注 | 
| 底版 | 13 | φ10 @200 | 无 | 
 | 
| 2 | φ16 @200 | φ12 @200 | 
 | |
| 侧壁1 | 19 | φ14 @200 | φ12 @200 | 
 | 
| 22 | φ10 @200 | φ10 @200 | 
 | |
| 侧壁2 | 19 | φ14 @200 | φ12 @200 | 锈蚀深度2mm | 
| 22 | φ10 @200 | φ10 @200 | 锈蚀深度2mm | |
| 侧壁3 | 22 | φ10 @200 | φ10 @200 | 
 | 
| 7 | φ16 @200 | φ16 @200 | 
 | 
C、钢筋布置,及钢筋锈蚀情况。
四.渗漏原因分析
1、防水砂浆长期处在酸性介质下使结构表面甚至内部出现龟裂和老化,表面出现裂缝,甚至空鼓,有些部位防水砂浆与混凝土表面出现剥离,导致酸性介质与混凝土结构直接接触,使结构体系遭到酸性介质的破坏。
2、按照原设计图纸主体结构采用掺加明矾石膨胀剂的防水混凝土,在膨胀剂搅拌不均匀时造成局部混凝土开裂,出现裂缝后在酸性介质的腐蚀下进一步破坏, 从而使结构强度降低,局部混凝土甚至粉末化失去强度和没有了承载能力。
3、池内酸性液体沿混凝土裂缝渗入混凝土体内,对混凝土体内的钢筋造成破坏,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在酸性介质的腐蚀下,发生锈蚀、膨胀,锈蚀膨胀后对混凝土产生更大的危害,造成更多裂隙,甚至产生贯通池壁的裂缝,进而使整个结构发生渗漏等缺陷。
4、由于该构筑物建造于1991年,根据我们对现场的勘查,由于该构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曾由于砂浆防水层的破坏而进行过修缮,但在该次修缮过程中未对钢筋混凝土内部的混凝土和钢筋锈蚀破坏进行必要的处理,从而给结构留下了隐患。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结构表面防水砂浆损坏,局部混凝土粉末化破坏,强度降低甚至出现贯通裂缝,造成构筑物产生液体渗漏想象。
另外,经过我们的勘查,该结构局部还有漏筋少筋现象,裂缝周围钢筋锈蚀严重 ,已不满足原设计和使用要求。为结构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要求,建议及时采取结构的深层补强及防水,防腐处理,使该构筑物能正常使用,发挥其功效。
 
